
细雨敲窗,老槐树下的石凳早已湿透。倘若一位老人坐在那儿,双眼空洞,嘴角微歪,手指僵直,那并不是老了的模样,而可能是脑梗塞的警示信号。脑梗塞,看似“静悄悄”,实则“凶巴巴”,短短几分钟,就能让一个人从健步如飞变为寸步难行。
脑血管一旦“打了结”,身体就像断了线的风筝,随时可能坠落。可究竟是哪些行为,在慢慢加重这个结?哪些事明明知道不该做,却还在做?是不是,有些人明知道火在烧,还要伸手触碰?
脑梗塞,又称缺血性脑卒中,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堵塞,导致部分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坏死的一种疾病。
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《中国卒中报告2023》指出,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超过300万人,其中超过80%属于脑梗塞。其发病率高、致残率高、复发率高,被称为“沉默的杀手”。这不是危言耸听,而是摆在眼前的事实。那么,一旦中招,究竟有哪些事绝不能再做?
有人说,病来了像山倒,病去如抽丝,但若抽的不是丝,而是命根子呢?脑梗塞后的康复期,就像走钢丝,左一歪、右一偏,都是深渊。可惜,许多人却偏偏在这节骨眼上,犯了不该犯的错。
首先,最忌讳的就是“急着锻炼”。不少人觉得,自己躺了几天,身子骨就“生锈”了,恨不得立马下床跑两圈。
殊不知,脑梗恢复期内,血流速度不稳,脑部尚未完全建立起侧支循环。此时剧烈活动,等于在“风口浪尖上跳舞”。
根据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内科在2022年的研究指出,脑梗患者在发病后两周内,宜进行被动式康复训练,如卧床抬腿、握拳训练等。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,别把“锻炼”当“比赛”,否则,轻则加重病情,重则再次中风。
其次,切忌“情绪大起大落”。情绪起伏如同潮水,涨得快,退得急,脑血管却承受不了这般“过山车”。
生气三分钟,血压升三十。2021年《柳叶刀学》刊登的一项跨国研究显示,脑梗塞发作前24小时内,情绪激动是一个强有力的诱因,尤其是愤怒和极度焦虑。
脑梗患者本就血管脆弱,一气之下,血压飙升,极易引发二次栓塞。所以家属也要注意,别在病人面前讲气人的事,哪怕是“谁谁谁又买房了”这种闲话,也要三思而后言。
再者,千万不能“胡乱进补”。中国人讲究“药补不如食补”,可脑梗患者的肠胃功能本身就受影响,油腻、滋补类食物一旦摄入过多,反而会加重血脂、血糖波动。
吃得太补,反而补出问题来。北京协和医院发布的《脑卒中康复指南》明确指出,脑梗患者饮食应以低盐、低脂、高纤维为主,控制每日脂肪摄入量不超过40克。
南方地区可多食用山药、苦瓜、木耳,北方地区则推荐燕麦、荞麦、胡萝卜等粗粮蔬菜。千万别把“人参炖鸡”当灵丹妙药,吃错一口,可能堵上一条命。
最后,最致命的一件事——“擅自停药”。不少人一见症状缓解,就觉得自己“好了”,扔掉药盒,像没事人一样。这不是康复,而是玩命。脑梗塞后的康复治疗多以预防复发为核心,哪怕症状消失,脑血管的“地雷”依然埋着。
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卒中防控指南明确指出,中风患者的规范治疗周期应持续至少两年,且需定期复查。特别是中老年群体,若擅自停药,复发率在一年内高达30%。这一刀,自己捅自己,最是杀人不见血。
脑梗塞之后的日子,并非无望,而是要学会“与病共舞”。有人比喻脑梗就像“拐弯的河流”,水流受阻,但只要疏通得当,依旧可以奔涌向前。关键在于,你是否愿意静下心来,顺着河道,慢慢走。
别急,后面的陷阱还不少。不少患者在康复期容易陷入一个误区:觉得“吃点保健品就万事大吉”。可医学研究早已指出,保健品并不能替代正规康复措施。
2023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,近七成老年人对保健品的功效存在夸大期待,尤其是网络销售平台,“包治百病”的虚假宣传比比皆是。
真正有效的康复,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生活调整。比如睡眠。脑梗患者的睡眠质量直接影响血压和脑供血。
研究表明,每晚保持7小时—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,能显著降低二次脑梗风险。尤其是东北等高寒地区,冬季日照短,昼夜节律紊乱,建议在卧室内使用暖灯模拟自然光,帮助调节生物钟。一觉睡好,胜过千药百方。
再比如心理调适。脑梗不仅是身体上的打击,更是心理上的震荡。很多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会出现抑郁倾向,甚至“自我否定”。
这时候,家庭支持尤为关键。一句“你慢慢来”,胜过一百句“你要加油”。广东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理科的研究发现,适当参与社区康复活动,如太极、书法、园艺,有助于改善情绪,提升幸福感。
有人可能要问:那是不是一得脑梗,就只能一辈子“小心翼翼”?非也。关键在于,不做那些“火上浇油”的事。就像一辆车,出了毛病不是不能开,而是不能乱开。找对方向,慢慢修,照样能跑得稳。
回头看看,无论是锻炼、情绪、饮食还是用药,这些看似“鸡毛蒜皮”的事,往往才是决定命运的关键。病魔最怕的,是你认真对待自己的身体。很多时候,活得明白,才活得长久。
所以,别再做那四件事了。不是医生多事,而是怕你再错一步,就回不了头。脑梗不是绝路,只是提醒你:该换一条路走了。
参考文献:
[1]中国卒中学会.中国卒中报告2023[J].中国卒中杂志,2023,18(1):1-15.
[2]王天兵,陈立,刘强,等.脑卒中患者情绪变化与二次发作的关系研究[J].中华神经科杂志,2021,54(12):1127-1132.
[3]刘晓红,李旭,张敏.脑卒中康复期患者饮食行为干预效果分析[J].中华现代护理杂志,2022,28(18):2432-2436.
(免责声明)本文所述内容,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,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。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。